日本是如何微创再造防水层的?工法介绍+施工案例,快收藏!

2020-06-30
导语
国建筑90%以上的防水对象为混凝土结构,实际工程中防水层往往不能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有效密封,破一点漏一片,致使整个防水系统失败。混凝土建筑防水难的原因还在于混凝土的防水特性比较复杂,具体体现在:1)渗水特性(砼结构有毛细孔、孔隙率占25%左右);2)开裂性、裂缝动态性(温差、承重、振动、干湿等因素);3)潮湿性、不平整、不干净(砼基面因赶工期、气候等原因)。
因此,再造防水层施工工艺对解决现有已施工建筑中出现的地、屋面防水维修问题十分有效和必要。
再造防水层施工工艺通过专用设备注射特种材料到底板地下,再造一层防水层并自动修复底板混凝土裂缝堵塞进水点,密封窜水通道窜水层变密封层,从而达到止水目的,与传统技术相比,特点为:1)微小穿孔,再造耐久防水层;2)解决建筑漏水,从此不再扩大破坏;3)窜水层变密封层;4)未知进水点自动修复;5)混凝土裂缝漏水点自动密封。6造价低、功效高。

在日本,通常把再造防水层工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防水层再生工法,另一类叫贯通注入工法。



【防水层再生工法】




防水层再生工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已有防水层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注入填充材料形成一层新的密封层,从而达到止水目的。(如下图所示)



这里的注浆材料很关键,它必须同时具有以下特点:

1)注浆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才能流入结构层的细微裂缝中;

2)固化后的防水层必须耐水泡,如果是用在裸露的结构上,还必须耐高温耐冻;

3)固化后的防水层有一定的韧性,能随着结构的变形而变形,

防水层再生工法具有微创修补、见效快、施工时间短、施工噪音小、价格经济等优点,因此在日本被广泛应用。该工法可以用在室外(屋顶、露台等),也可以用在室内(厨房卫生间、游泳池等)。



施工顺序如下图所示:



现场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该工法中,需要注意的是:


1

对所钻的孔要依次连续进行注浆,如果间歇性地进行注浆,有可能不会形成连续的防水层,导致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

钻孔前要仔细检查基面的结构和层次(有没有保护层?有防水层吗?有隔热层吗?有预埋管吗?)。

3

必须存在可承受注射压力的保护层(35mm以上)、(不能用于暴露防水层)。

4

对于屋顶,要注意埋地管道,对于厨房,注意进水/排水管、煤气管和电气管道的位置。

5

如果基层内部有存水,则在注入材料时会有浑浊的水被挤出来,此时继续注射,直到注浆料被挤出来。


【贯通注入工法】




贯通注入工法,顾名思义就是钻穿地下室底板或侧墙,并将填充材料注入建筑物外部,注浆料在外部土压力和水压力的作用下在结构体外表面形成一层新的防水层。 同时,漏水的裂缝也充满了填充料,达到了止水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这种工法实际上是在结构物有缺陷的迎水面形成了新的防水层,因此防水效果比传统的在裂缝内注入发泡聚氨酯要持久得多。



现场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阅读2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