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尺度,
企业都应知晓。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标准”,维护着世界运转的秩序。
国标、行标、地标、团标、企标......
这些标准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在实际选用标准时有怎样的优先级呢?
看完本篇文章,保证让你不再困扰!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是指对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一经发布,与其重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应废止,国家标准是标准体系中的主体。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和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强制性国家标准
是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GB。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还没有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在全国范围的某一行业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实施后,应自行废止。
各个行业的行业标准代号都有所不同,例如建材行业的行业标准代号为JC,建筑工业行业的行业标准代号为JG。
3.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指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应自行废止。
地方标准代号为“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划代码,如福建省的代码为35。
4.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社会团体可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团体标准,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填补现有标准空白。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引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团体标准编号
依次由团体标准代号(T)、社会团体代号、团体标准顺序号和年代号组成。团体标准编号中的社会团体代号应合法且唯一,不应与现有标准代号相重复,且不应与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已有的社会团体代号相重复。比如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的T/CAS 287-2017《家用电冰箱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T/CHEAA 0001—2017《智能家电云云互联互通标准》团体标准。
5.企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企业标准是在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
企业标准编号
企业标准一般以“Q"标准的开头。
通常情况下,选用标准时的顺序为:国标 → 行标 → 团标(企标)。
有国标和行标时优先选用国标和行标,没有国标和行标时社会、企业可以自主制定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但在有国标和行标时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必须高于国标和行标,指标低于国标和行标的团标为无效标准。
—END—